濟世中醫診所院長
在「淺談中醫所謂的體質(一)」中,已經初步介紹了「血虛」、「陰虛」、「氣虛」、「陽虛」、「寒濕」及「濕熱」體質,以及常用的方劑。接下來要介紹的幾種體質,也是臨床上常見的類型。
1.「血瘀」型
「血瘀」的成因除了跌打損傷之外,大部份是因為長期的「氣虛」、「氣滯」或是「寒積」所造成。中醫強調「氣血並重」,所以「氣」的循環有問題,當然會影響「血」的運行而造成阻滯。現代人喜歡飲冷貪涼,或是經常待在冷氣房裡,久而久之造成「寒積」而形成「血瘀」的現象。「血瘀」症表現出來的症狀以「疼痛」為主,其「疼痛」的特點是痛處「定點」及「刺痛」。不同於「氣滯」所表現出的痛處「不定」及「竄痛」。
以中醫的觀點而言,五臟六腑中與「血行」最有關係的是「心」與「肝」,所以「血瘀」表現出的症狀以「心」、「肝」的血行障礙為主,例如:胸痛、肩痛、肝區疼痛、黑斑、靜脈曲張、皮膚容易瘀青、月經有血塊、經前疼痛但行經則稍減、經量或多或少等;如果經量較多或淋漓不斷超過一星期者,通常都會有「腫瘤」的可能。
在舌頭的外觀上,「血瘀」症可見舌體暗紫色或舌下瘀筋瘀斑,如瘀點出現在舌尖則偏「心血瘀」,如舌邊出現紫暗色則屬「肝血瘀」,若舌頭伸出偏斜不正,則屬容易中風的體質。依照血瘀的部位,常用的方劑有「通竅活血湯」、「血府逐瘀湯」、「復原活血湯」、「膈下逐瘀湯」、「少腹逐瘀湯」、「桃紅四物湯」、「小活絡丹」、「疏筋活血湯」等等。
2.「血熱」型
「血熱」就是所謂的「發炎」或是「火氣大」,表現出的症狀特徵就是「紅、熱、乾、粘、臭」,並且有白天症狀較輕,夜晚病狀加劇的情況。偏「心血熱」者,皮膚容易出現斑、疹、發癢、帶狀皰疹以及口瘡等症,方可用「三黃瀉心湯」、「清心連子飲」、「導赤散」等。「肝血熱」者,容易口乾口苦、眼屎多、肝炎或肝指數高、小兒夜啼或過動、易抽筋等,方可用「龍膽瀉肝湯」、「柴胡疏肝湯」、「加味逍遙散」、「大小柴胡湯」等。「脾胃血熱」者,容易口乾多飲、易飢餓、食量大、牙齦浮腫、夜磨牙、胃有燒灼感。方可用「清胃散」、「瀉黃散」、「防風通聖散」等。「肺血熱」者,常見喉頭及鼻腔乾燥疼痛、咳痰或鼻涕黃粘,又因肺與大腸相表裡,所以會有大便乾硬的現象,可用「桑菊飲」、「瀉白散」、「清肺湯」、「辛夷清肺湯」、「清燥救肺湯」等。「腎血熱」者,容易腰痠痛、耳鳴耳癢、咽乾、齒齦浮腫動搖、顴骨泛紅、足心熱足底痛等,方可用「知柏地黃丸」、「滋陰降火湯」等。
3.「氣滯」型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很容易引起「肝氣鬱結」即「肝氣滯」的症狀,進一步影響到腸胃的消化功能,又依照「肺」、「肝」、「腎」分別主「上」、「中」、「下」氣的概念,一旦「肝氣滯」,便容易影響「肺」、「腎」功能。「氣滯」通常不會引起太大的痛苦或不適的症狀,但時間一久便容易併發其他疾病。常見症狀有額頭易出現皺紋、鼻梁或印堂處有青筋、眼眶浮腫、眼皮易跳動、舌頭伸出時抖動、喉中卡痰不舒、虛胖、鮪魚肚、腹部脹氣、放屁多、大小便無力或大不乾淨等。方可選用「四逆散」、「大小柴胡湯」、「加味逍遙丸」、「柴胡疏肝湯」、「香砂六君子湯」、「木香檳榔丸」等。
台灣人喜歡亂服成藥,寧可聽信電台、媒體的藥品廣告,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