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台灣職業人資發展策進會
淺談中醫所謂的「體質」(一)

 

濟世中醫診所院長 陳百騏醫師

 

門診中經常會有患者問:「像我這樣身體有時發熱,可是手腳又會冰冷,到底是屬熱性還是寒性的體質?」,或是:「像我這樣的體質要吃多久的藥才能調到正常?」其實,大部分的人經常是寒熱夾雜或是虛實互見的體質,並非單純的屬寒或屬熱,例如上述所說的,有些人經常身體會自覺發熱、流汗,但有時卻又表現出怕冷、手腳冰冷等症狀,這可能是一種自律神經虛性興奮的現象,表現出來就是一種寒熱互見的症狀。

 

體質有時是天生,有時是受後天的生活作息、飲食、情緒、環境等等的影響。例如「陰虛火旺」的人,本來就容易口乾舌燥,喜喝冰冷飲料;「陽虛寒濕」的人,通常非常怕冷而且喜飲溫熱,這些都是體質使然,所以在沒有非常不適的症狀之下,「體質」就跟身高、體重一樣是半天生的,其實是不需要長期服藥硬是把它調回到一般的平衡狀態。以下針對幾種常見的體質,作一些概括性的介紹:

 

一、「血虛」型

 

血虛的主要症狀有:面色萎黃、頭暈眼花、指甲及舌色淡,而偏「心血虛」者,還可見心悸、健忘、多夢、失眠、耳鳴等症,臨床可用「養心湯」、「天王補心丹」調養。偏「肝血虛」者,則兼見目糊、目花、四肢痠麻、易抽筋、月經失調等症狀,方可選用「桃紅四物湯」、「抑肝散」、「一貫煎」、「酸棗仁湯」等。

 

二、「陰虛」型

 

中醫所謂的「陰」,泛指體內五臟六腑、關節腔、皮膚、細胞組織間的體液以及血液等。 「陰虛」是建立在「血虛」的基礎上,並兼見「熱象」而言。女人以「陰」為主,故臨床上「陰虛」的患者以女性居多,中醫講究的是體內陰陽的平衡,當「陰」虛掉了,相對上「陽」就會偏旺,這多出來的「陽」,就是所謂的「虛火」。「陰虛」又可分為「心陰虛」、「肝腎陰虛」、「肺陰虛」等等,而表現出來的症狀有:舌紅少苔、口乾舌燥、耳鳴腦鳴、心悸心慌、眠差多夢、易怒、耳癢、乾咳、腰膝痠軟等症狀。偏「心陰虛」者,臨床可用「天王補心丹」、「甘麥大棗湯」、「歸脾湯」等。偏「腎陰虛」者,可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一貫煎」等。偏肺陰虛者,可用「百合固金湯」、「麥門冬湯」「生脈飲」等。

 

三、「氣虛」型

 

氣虛的症狀主要可見:面色不華、少氣易喘、懶言、語聲低微、全身疲乏無力等,偏「心氣虛」者,以精神不振、心悸易喘為主症,方可選用「生脈飲」、「參附湯」等。偏「肺氣虛」者,則以呼吸短淺、懶言易喘為主症,方可選用「玉屏風散」、「補肺湯」等。

 

四、「陽虛」型

 

「陽虛」是建立在「氣虛」的基礎上,並兼見有「寒象」。當一個人說話有氣無力,經常想要深吸一口氣才會舒服些,並兼有容易怕冷、喜溫飲、舌邊有齒痕等症狀,就是氣虛兼有寒象的「陽虛」體質。而「陽虛」又可分為「心陽虛」、「脾陽虛」、「腎陽虛」。偏「心陽虛」者,可見心悸無力、易喘、甚者大汗淋漓、虛脫欲昏倒等症,臨床可用「參附湯」、「獨參湯」、「炙甘草湯」、「養心湯」等方,若兼見水腫、頻尿、眩暈、性功能衰退等「腎陽虛」症狀,則可加入「真武湯」、「濟生腎氣丸」等方。偏「脾陽虛」者,可見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容易腹瀉、水腫等症狀,臨床可選用「參苓白朮散」、「苓桂朮甘湯」、「補中益氣湯」、「實脾飲」等方。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