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安全衛生在地扎根-安衛家族計畫簡介
資料來源:http://www.sh168.org.tw/background/introduction.aspx
依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所公佈的98年中小企業統計(至98年底)年報中顯示,我國約有1,258,260家企業、勞工數1028萬人,包含中小企業約1,232,020家、勞工數779萬人(分別佔總企業家數97.91%及總企業人數75.82%)。中小企業中約有製造業130,017家及營造業92,507家。中小企業提供相當多在地就業機會,對台灣經濟發展與社會安定貢獻良多,惟其因財力、物力、專業人才、資金等較為短缺,安全衛生設施往往因陋就簡,致職業災害率較平均值高五成以上,實為弱勢產業;尤其地方傳統產業諸如傳統製造廠、瓦斯行、加工廠、房屋修繕工程、印刷業、廣告業、批發零售業、環境清潔業及地方公共工程等小事業,受限於政府整體防災資源不足,長期以來未能受到有效輔導,雇主因而較忽略職場防災工作,甚至為壓低成本而犧牲廠場工安設施,不但導致多數年輕族群不願屈就該辛苦又危險之工作,且影響該產業居多數之中高齡、婦女、原住民等弱勢勞工之安全與健康甚鉅。
因此,勞委會為提昇地方工安防災能量,經由勞工安全衛生在地扎根先期計畫(96年9月至96年12月),補助申請實施8個縣市政府約聘「在地安全衛生專責人員」(簡稱專責人員),並請該等縣市成立「安全衛生防災訪視團」(簡稱訪視團)與「安全衛生專業輔導團」(簡稱輔導團),試運作勞安業務宣導到府與輔導到位之防災扎根活動。勞委會另補助7個縣市成立「安全衛生防災訪視團」對事業單位試運作關心訪視。同時也由財團法人安全衛生技術中心製作防災宣導資料、培訓訪視輔導員、並提供現場技術支援。
正式計畫於97年度啟動後,先有16縣市推動「安全衛生防災訪視團」與「安全衛生專業輔導團」。97年度計畫開始提供小額安衛設施改善補助,並開始有系統的對相關製造處置化學品的行業(如樹脂業、合成皮、泡棉業、膠帶業、印刷業及塗料業)實施輔導。98年度計畫也對輔導人員加強訓練,並積極培訓未來之安衛種子人員。
扎根計畫至98年底,約實施深入工程改善290家、特定行業職安衛輔導270家、安衛設施補助共381家(743件,計690萬)。辦理安衛訓練和宣導175場,辦理示範觀摩17廠(場)次,培訓蒲公英種子約1,000人,編製發送宣導資料443,000份,培訓500位縣市訪視輔導員,且廠商對扎根服務團隊的服務滿意度4.66 (五分位量表)。97年受訪視輔導廠職災千人率約為4.305,低於全國之4.606(統計勞保局傷病資料,若只統計勞保給付件數(休業4日),上述數字會約再減少5%);且其98年之職災千人率持續下降,推估約低於4.200。此外,97年曾受訪視輔導之重大傷殘件數較96年減少約49%,且其98年也持續下降。而98年受訪視廠之職災傷病件數推估約較97年減少11%,且再接受輔導之廠商減少更達19%,顯示有接受輔導員進行2次或以上輔導之廠商似乎有較明顯之職災降低趨勢。
因受訪視輔導廠商職災殘廢死亡消減率顯著,但職災傷害削減率較低,我國安全衛生扎根計畫第二階段(99~101年度),對中小企業之輔導重點增加對衛生/健康危害及較輕傷害之預防協助,亦將基本的安全衛生管理制度列為重點加強輔導。此三年之服務模式除了以往個別前往廠商實施臨廠專業安全輔導模式外,將效法日本蒲公英計畫,以大廠帶小廠方式,增加安全衛生登錄團體(簡稱安衛家族)方式推展安全衛生扎根之理念。每個縣市每位專責人員負責成立並至少推動一個安衛家族,未設置安衛專責人員的縣市府,由統籌支援單位執行。每個家族以20家中小事業單位為原則。由專責人員從既有志工團中組成防災輔導團隊,針對工廠人數、危害類型特性與需求,安排具有特定專長志工前往登錄家族實施安全衛生技術服務。登錄家族核心企業由優良企業(國家工安獎、優良單位、五星獎等)擔綱,成員原則上應為同縣市內且非工業區之之100人以下廠商。主要目的為透過共同之組織平台交流,建立廠場自我安衛管理、相互扶助及學習能力。並期能落實雇主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深化安全衛生輔導內容及協助改變做法,並利用組織運作強化廠場合作模式,提升中小事業單位危害辨識及自我安全檢查能力,進而降低職業災害發生,並促進安全健康工作環境。安衛家族之集合輔導期限規劃為三年,前二年主要協助安衛活動及管理之推動,第三年為持續追蹤和定期發送安衛相關宣導資訊。本計畫整體服務執行架構如圖1。
扎根計畫更長遠規劃將協助縣市特定公協會團體對其會員實施輔導,也規劃多納入自營工作者與無一定雇主勞工等之服務,並逐漸擴及到所有之勞工(不限製造業與營造業),以符合ILO希望於2017年可照顧所有勞工基本職業衛生(含安全)之呼籲。並考慮不必以第一階段(民國96.9~98.12)追求普及率與廠家數為主要目標,且對特定危害的改善實施長期之協助。
社團法人台灣產業發展策進會2009 © copyright